DB2305∕T 026-2024 柞蚕场生态恢复技术规程(双鸭山市)

ID

4089EFC38D8D47A38E34C159752B9B83

文件大小(MB)

0.21

页数:

9

文件格式:

pdf

日期:

2024/9/20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65.020.01,CCS B 65 DB2305,双鸭山市地方标准,DB2305/T 026—2024,柞蚕场生态恢复技术规程,2024 - 08 - 20 发布2024 - 09 - 20 实施,双鸭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2305/T 026—2024,I,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双鸭山市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双鸭山市林业和草原局、饶河县林业和草原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绪鹏、迟楠、邢珍妮、李大鹏、杨淑娟、贾晓强、邢欣竹、丁海军、李文军,DB2305/T 026—2024,2,柞蚕场生态恢复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提出了柞蚕场生态恢复的对象、目标、调查与设计、技术措施、作业实施、成效调查和档案管,理的原则性、技术性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双鸭山市柞蚕场的生态恢复,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5163 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GB/T 18337.3 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DB23/T 1100 柞蚕场建设技术规程,DB23/T 2701 黑龙江省森林抚育技术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柞蚕场,柞蚕场是柞林经人工砍伐修剪,培育成具有特定树型用于放养柞蚕的场地,3.2 砂化,因植被减少,严重退化,造成水土流失加剧,地表有砂石裸露,3.3 生态恢复,对柞蚕场停止放蚕,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组织能力使其向有序的方向进行演替,或利用,自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柞蚕场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形成森林的一项技术措施,3.4 封山育林,DB2305/T 026—2024,3,在有一定种源的条件下,采取封禁,减少人、畜等外界因素对林地的干扰,以恢复植被和促进林木生,长的措施,3.5 人工促进生态恢复,采用人工辅助措施,促进生态恢复的过程,3.6 中刈,在柞树主干距离地面70cm~90cm处剪伐,3.7 郁闭度,林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3.8 灌草总盖度,灌草叠加的覆盖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3.9 小班,小班是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统计和经营管理的基本单位,其生物特征和经营特征基本相同并与相,邻小班又有显著差别,4 生态恢复对象,a) 地处坡度25°以上或山脊或岩石裸露或砂化的柞蚕场,b) 郁闭度0.4 以下或灌草总盖度65%以下的柞蚕场,c) 中刈墩数1000/hm2 以下的柞蚕场,5 生态恢复目标,通过生态恢复将柞蚕场逐渐培育成生态公益林或用材林,当林分生长达到抚育采伐条件后,执行GB/T,18337.3和DB23/T 2701,6 生态恢复调查与设计,6.1 生态恢复调查,6.1.1 自然环境和植被状况调查,a) 自然环境: 气候、地形、地貌、土壤,b) 植被状况:自然植被类型、柞蚕场柞树生长情况、灌木与草本的分布和生长情况等,DB2305/T 026—2024,4,6.1.2 小班调查,按照不同坡位或沿对角线采用随机设置样地实测的方法进行小班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详见附录,A):,a) 位置:所在乡(镇)、村(屯)或林(农)场的林班、小班、坐标点,b) 权属:林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及承包期,c) 地形地貌:坡位、坡度、坡向,d) 植被:树种组成、树木株(墩)数、高度、郁闭度,灌木和草本植物的盖度,e) 土壤:土层厚度、土壤侵蚀类型以及砂化程度等,f) 确定小班四至界线,求算小班面积,6.2 生态恢复规划设计,生态恢复规划设计主要包括:,a) 范围:确定面积与四至边界,b) 概况:自然条件、森林资源和地类与规模等,c) 技术措施:根据立地条件和蚕场现状确定生态恢复技术措施(详见附录B),d) 管护措施:根据立地条件等确定管护措施,e) 目标:确定生态恢复达到的目标,f) 作业量:各种生态恢复技术措施的作业量,劳动力来源和年度施工任务,g) 投资概算:根据生态恢复的面积和作业量进行投资概算,并提出资金来源、筹措办法以及使用计,划,h) 生态恢复效益:按生态恢复目标,估测项目实施的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7 生态恢复技术措施,7.1 封山育林,7.1.1 封山育林对象,对需生态恢复的柞蚕场实行封山育林,禁止放牧和一切不利于树木和植物生长的人为活动,7.1.2 封山育林管护措施,a) 警示:在封育区周界明显处,设置固定封山育林标牌,刷写永久性封山育林标语,b) 围封:在牲畜活动频繁地区,可设置围栏进行围封,c) 界桩:封育区无明显边界或无区分标志物时,可设计界桩以示界线,d) 人工巡护:根据封育区面积和人、畜危害程度,可设置专职或兼职护林员,加强封育区管护,7.2 人工促进生态恢复技术,DB2305/T 026—2024,5,7.2.1 平茬复壮,在生态恢复区内可根据需要对生长衰退且有萌能力的目的树种进行平茬,增强萌蘖能力,促使其加速,生长。作业时间在冬季树木停止生长或早春树液开始流动前,7.2.2 补播补植,对生态恢复区内自然繁育能力不足或幼苗、幼树分布不均匀的间隙地块,可补播补植蒙古栎、红松、,樟子松等目的树种,提高森林质量,7.2.3 砂化治理,砂化面积较大的地块,必须采取诸如鱼鳞坑整地等小型水保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修,复,将胡枝子、紫穗槐、……

……